活動量大、注意力分散? 就是不專心嗎? 職能治療師提供轉化為學習優勢的方法!
孩子的活潑好動和注意力分散可能給學習帶來一些挑戰,但這並非無法克服的問題。在這篇文章中,我們將深入討論注意力分散的影響,以及在學校和家中如何有效應對,轉化為學習的優勢。
目錄
注意力分散的根源
孩子在學習時容易分心,這可能是由於教室外的嘈雜聲音、風的觸覺,甚至是同學的一些動作。如果再加上活動量大,這種情況可能變得更加複雜,往往被歸咎為不專心或搗蛋。
在學校的應對方法
在學校,老師可以採取一些措施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。將學生安排在老師容易察覺的位置,透過非語言的方式提醒孩子保持注意力。例如:輕敲桌子,無聲地表示「我在關注你」。避免在課堂上公開問他問題,因為孩子可能因注意力問題,而無法正確回答,這會讓孩子感到難堪,也會怨老師故意讓他丟臉。有些老師會以為抽問可刺激學生認真聽課,但對於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會弄巧成拙。
在家中的應對方法
在家中,父母可以在孩子寫作業時提供協助,並幫助他們營造能夠專注的情境。例如:減少外界的聲音,調整電視音量或甚至關掉,都是有效的方法。同時,給予孩子在課堂中未完全理解的內容進行反覆練習的機會,給予正面的引導,並免打罵。
合法的發洩方式
對於活動量大且注意力分散的孩子,提供合法的方式發洩多餘精力是至關重要的。例如:孩子做功課一段時間後找他聊天,或者一起出去跳跳繩,讓他們有機會釋放過剩的能量。
正面的力量
這些活潑好動、注意力分散的孩子可能會發現他人忽略的細節。當孩子能夠注意到周圍環境中的細微變化,例如:發現老師的粉筆用完了或同學忘記帶便當,這種關心他人的小行為,彰顯了他們對集體利益的重視,更能促使孩子懂得互助合作的重要性。然而,正面行為有適度的引導,以確保其發揮積極的作用。以下是一些建議:
- 學習拿捏分寸
教導孩子如何拿捏分寸是培養他們正面行為的重要一環。雖然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是好事,但也要讓孩子明白,行事需謹慎,避免過度介入他人事務。鼓勵他們將援手伸出的同時,保持適當的距離感。 - 尊重他人隱私
教育孩子在關心他人的同時,要尊重他人的隱私。不是每個人都喜歡被過分關心或干涉,因此,孩子應學會在不侵犯他人隱私的前提下表現他們的關懷之心。
正面行為是培養孩子優良品格和社會責任感的重要途徑。透過引導孩子發現他人需求、積極參與社會活動,以及教導他們如何拿捏分寸,我們能夠培育出更具有愛心和社會責任感的一代。
注意力分散面臨到的這些挑戰,只要我們以正面的態度和有效的方法來引導孩子,將可以轉化為學習的優勢,讓他們在學業上穩定的成長。
參考資料:看見特殊,看見潛能:特教生教師家長貼心手冊。孟瑛如著。
〈撰文者:竹北適康復健科診所 張若柔 職能治療師〉
竹北適康復健科診所
03-6672-868
新竹縣竹北市勝利五路177號
聯絡我們
為了讓您享有更好的醫療品質,歡迎留下資料,我們將由專人盡速回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