膝蓋積水怎麼辦?超音波檢查+抽水治療全解析,退化、外傷、發炎一次搞懂!
膝蓋總覺得卡卡的、脹脹的,蹲久了站不起來,膝蓋後面總是脹脹的,趕快超音波檢查看看,可能膝蓋積水了!
「醫師,我這半年來發現膝蓋不好使力,蹲下之後,會很難站起來。而且,我這個膝蓋總是腫腫脹脹的。」
「醫師,我前幾天打籃球,膝蓋扭到,突然就很腫很痛,痛到站不起來,現在膝蓋還是熱熱的。」
在門診中,常常聽到患者皺著眉,抱著自己脹痛的膝蓋來診間。超音波一檢查,發現膝蓋積了厚厚的一層積水。
目錄
哇!膝蓋怎麼會積水?
積水常見的原因,包含退化、外傷、發炎、感染。
- [退化]常見於年紀大的患者,膝蓋腫痛數週到數個月以上。如果使用膝蓋得多,反覆的蹲著,或跪著,會加重疼痛感。
- [外傷]因為運動、跌倒或膝蓋撞到,在短時間內膝蓋腫起來。外觀可能看到膝蓋有瘀青或擦傷。
- [發炎]常見於痛風患者或是有免疫相關問題的患者。常會覺得膝蓋熱熱腫腫的。可能還有合併其他關節疼痛的問題。
- [感染]發生率較少,通常發生在免疫功能低下或是換過人工關節的患者,常覺得膝蓋紅腫熱痛,感染嚴重甚至會發燒畏寒。
膝蓋要抽水,怎麼抽?會不會很痛?
看到膝蓋積了厚厚的積水,為了緩解症狀,和判斷膝蓋積水的原因,抽水是最快的方法。
抽水,聽起來可怕,但實際上是比抽血還不痛的。除了因為搭配超音波,可以精準操作之外,若真的很怕很怕痛,可和醫師商量,先搭配一些些麻藥,減輕注射的痛感。
抽水判斷找病因,復健注射好得快
抽出來的關節液,可透過顏色判斷病因,搭配醫師建議的復健和注射治療,才會好得快。

退化: 積水呈現淺黃色。
超音波檢查下,可看到骨刺、軟骨及半月板磨損。可搭配玻尿酸潤滑膝蓋關節,及PRP注射半月板,減少半月板耗損。
外傷: 積水呈現混濁紅色,如血水。
根據受傷的嚴重度,可能合併韌帶扭傷或十字韌帶撕裂傷。搭配PRP注射於受損的韌帶,啟動修復機制,建議注射2-3次。若受損嚴重,可能需要手術處理。
發炎: 積水呈現濃黃色。
除了在關節內注射消炎藥外,建議搭配內科藥物治療,飲食調整,增加運動習慣,控制尿酸。
感染 : 混濁黃白色。
建議搭配抗生素治療,若感染嚴重合併發燒,建議到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查及治療。
註:
圖像為網路流傳資料,原始出處不明,僅作衛教用途使用。如有版權疑慮,請來信告知,我們將立即下架處理。
Image found circulating online. Original source unknown. Used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. Please contact us for removal if this image infringes on any rights.
抽水之後怎麼顧,整合治療防復發
在第一次抽水之後,初期建議積極的熱敷、電療,改善膝蓋周圍血液循環,再還未完全復原的期間,建議約一至二周內回診,觀察積水量的變化,必要時需再注射。
後期建議搭配大腿肌力訓練及整合性運動治療,若平常沒有運動習慣,或家人擔心長者運動安全,可向診所詢問一對一的運動治療。適當的有氧運動,搭配定期回診檢查,才能有效預防復發。
本文由 信義適康復健科 簡詠均醫師 撰文提供
📩 有任何問題嗎?
歡迎加入【樂智康復健醫療集團 LINE@】,由專人為您提供協助與諮詢服務。
🔍 LINE ID:@wellnesslife
📲 https://lin.ee/VYwo1OT




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

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














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自體血小板增生療法是抽取病人自身的血液,經過專業離心技術淬取生長因子,注射至患部進行治療,由於生長因子具有組識修護與軟骨增生等功能,被認為是目前最新再生醫學療法
臨床研究顯示重量訓練是預防骨鬆肌少的運動指引,而壺鈴是俄羅斯研究強化整體體能的絕佳工具,在專業物理治療師指導安全動作及漸進負重下,透過壺鈴擺盪,來避免骨質流失,預防肌少症,進而改善生活品質
增生治療是一種肌腱韌帶關節損傷之療法,使用高濃度葡萄糖溶液(非類固醇、亦非葡萄糖胺),分數次注射在受傷或退化、自我修復不佳仍會痠痛的肌腱韌帶上。目的是促使組織產生輕微的發炎,誘發增生反應,再次啟動修補機制,促進組織復原,強化軟組織的強度、減少疼痛。
透過超音波影像導引將玻尿酸精準注射至肩關節腔,將關節囊撐開並且潤滑,能有效緩解沾粘性關節囊炎俗稱「五十肩」或「冰凍肩」。
透過專業的評估與觀察,察覺出正常與異常的嬰幼兒動作表現、分辨是否落後同齡兒童的發展里程,尤其是骨骼肌肉發展、粗大動作表現以及適齡的姿勢控制能力,且分析嬰幼兒發展遲緩的可能原因並予以治療。
職能治療在早期療育的角色可分為兩個部分。對於孩子而言,職能治療依照兒童個別的發展狀況,透過「遊戲」作為媒介,提供有目的性與有意義的活動,以增進孩子的動作控制、感覺知覺發展、心理社會發展與認知發展,使孩子能在進入小學生活前能具備相關的能力與技巧。對於家庭而言,職能治療會聚焦於提供支持與衛教,透過與家庭成員共同訂定目標,使成員能在早療過程中獲得參與感,並能得到充分的技巧與資源陪伴孩子成長,增進親子間關係,使孩子能在充滿支持與鼓勵的環境中,參與在家庭與社區之中,同時發揮自身最大的潛能。
語言治療以個別或團體的方式進行,藉由遊戲或經過設計的活動讓兒童主動參與,從中促進兒童口腔功能,語言理解及表達能力之發展和正確溝通行為之發展,進而建立良好的人際互動,溝通以減少問題行為之產生,常見兒童問題包括語言發展遲緩、構音異常、口吃
臨床心理師除了可提供相關親職教育知識和應用方法供家長參考,並給予情緒支持,以疏解父母教養壓力。此外臨床心理師以會談遊戲治療、行為改變技術等方式瞭解孩子心理或行為問題,並協助孩子抒發內在情緒,發展適當表達或問題解決技巧。
肩頸痠痛是現代人常出現的問題,造成原因除了常見的姿勢不良、肌肉緊繃等等,大部分的人都會忽略頸部神經及關節的問題,若沒有對症下藥,一昧的按摩是沒有效的。在課程中,治療師會根據肌肉的走向,教大家如何正確的伸展肩頸的肌肉,及如何放鬆肩頸的神經和關節喔
音樂治療師有計畫性的使用音樂,透過歌唱、聆聽、即興、玩樂器、創作等多元的管道,提昇幼兒主動探索的意願。讓幼兒在與治療師的音樂互動經驗中,引導幼兒作出期待性改變與成長,像是認知,行為,情感表達,語言,大小動作,心理的發展目標,以達到在社會上更好地適應。
藝術治療師透過藝術創作,能幫助幼兒小肌肉控制、手眼協調、感覺與認知的整合,更進一步協助孩子將內心世界視覺化,增加其自信與表達力,抒發心中情緒以及建立正向人際互動,支持兒童的心理穩定度與發展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