暖身做不夠、運動後疼痛!運動前暖身該怎麼做?又要做多久?
長跑步的朋友有應該聽過跑者膝,只要適當的暖身過後這種狀況就會消失,暖身該怎麼做才正確?應該要做多久呢?
目錄
前言
現在是夏天,所以人體肌肉、肌腱血液循環會比較好,也因此不少熱愛跑步的朋友們可能會忽略了運動前暖身,甚至把簡單的小跑、膝蓋腳踝扭一扭就當作暖身了,接著就開始快速奔跑,在這種熱身不足的情形下,讓平常肌肉處於安靜的狀態,突然過渡至正式運動時緊張的肌肉活動狀態,就有機會造成肌肉、肌鍵、或韌帶等的撕裂及創傷。正式運動前先做熱身運動,就能夠提高中樞神經的興奮,從而增強身體各器官及系統的活動能力。

那冬天人體肌肉、肌腱血液循環比較差,外加上天氣冷使血管更容易收縮,導致氧氣、營養供應不易,組織和關節都比較僵硬,這時如果馬上就去運動,那就更容易會發生肌肉肌腱拉傷或扭傷。若你曾經有過熱身不足受傷的狀況,建議您可以來適康復健科做檢查!
通常我們會先詢問病人曾經受傷的地方,然後透過理學檢查來看看曾經受傷部位的穩定度,或是組織結構是否有明確的壓痛點。若是曾經受傷的組織,儘管平常不會感覺到不舒服,但若按壓仍然會有疼痛感,這代表受傷部位的組織仍有可能有些慢性發炎的狀態。另外透過超音波的檢查,也能幫助檢查受傷組織是否恢復正常狀態。

暖身應該要怎麼做呢?
首先,先讓身體熱起來,讓身體的肌肉進入運動狀態,建議可以用快走的方式進行至出汗。第二步則開始伸展肌肉與關節,可透過關節的扭轉動作,來降低關節的僵硬程度,也能增加神經的傳導與反應,每個動作約15-20秒。熱身運動能夠促進血液的流動,讓血液均勻分布於肌肉中,同時增加血流量與攝氧量,約進行10分鐘左右。
跑者膝也就是「髂脛束摩擦症候群」,很多跑者膝患者除了跑步姿勢不對和超量外,更多的病發原因就是沒做暖身,運動前暖身至少要10分鐘以上,且有感覺到身體有出汗的狀況,才是足夠的,也建議假如加上一開始的快走,再加暖身操等,至少做到20分鐘以上,讓身體充分預熱,更能降低運動傷害的可能性。但假若是要做更激烈的運動,相對暖身則要更精實喔。
5個常用的暖身運動

抱膝運動
將單腳抬起,雙手抱住膝蓋並將大腿往胸口方向加壓並停留個20秒鐘,這樣可以放鬆下背與臀部肌肉,左右各做10下。

弓箭步轉體
踏出其中一腳,呈弓箭步姿勢,兩手以類似抱拳姿勢交握於身前,並向同側旋轉。(例如:踏出腳為右腳,則上身轉向右邊,左右反覆旋轉。記得動作緩慢而延伸,左右可以各做10下。)

原地踏步
站在原地,雙腿自然踏步,雙臂在身體兩側也自然擺動。時間可以做個3分鐘。

踢臀跑
可以原地跑步,並將腳跟自然地踢向臀部。時間也是3分鐘。

高抬腿
大腿提起原地跑步,大腿與上半身約呈 90 度,上半身保持直立避免駝背。時間也是3分鐘。

一定會有許多朋友覺得:我運動前都有確實暖身,但為什麼我在運動後,還是會有痠痛或受傷的情形呢?很多時候我們都忘了一件事情,叫做收操,建議運動完花個15分鐘做。大家可以走一走,伸展今天運動的肌肉。剛運動完時候,肌肉是緊繃、縮短的。那肌肉變太僵硬就容易造成缺血,引發疼痛。因此放鬆繃緊的肌肉,拉長肌肉纖維,才能增加肌肉的彈性,降低痠痛的發生,也就是我們講的拉筋。
再來,就是很多人在運動後都會有個情形,叫做鐵腿,那關於鐵腿大家也不用太緊張,鐵腿在學術上的正式名稱為延遲性肌肉痠痛(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 , DOMS),通常發生在運動24小時之後,尤其是肌肉反覆離心收縮運動,例如騎腳踏車、登山、跑步、深蹲、重量訓練等,導致肌肉受損而引發發炎反應,症狀大多是肌肉僵硬痠痛,大約會持續3至5天。
鐵腿對身體基本上沒有不好的影響,只要適當地伸展、休息就能順利恢復,但是不建議在鐵腿之後繼續進行高強度運動,容易造成肌肉拉傷。
關於鐵腿,我們在恢復期大概可以做三件事情

多攝取緩解肌肉痠痛的食物
優質蛋白、維生素B1、維生素B6、檸檬酸及鋅可以緩解肌肉痠痛的症狀,建議多吃瘦肉、魚類、豬肉、葡萄柚、檸檬、豬肝及大豆類等食物。

先冰敷後熱敷,或泡澡搭配按摩
因肌肉過度使用,讓人感覺又熱又種的,建議在12小時內先進行冰敷,以免肌肉發炎,幫助隔天鐵腿的痠痛感不要那麼嚴重,之後再搭配熱敷加速血液循環,也幫助肌肉組織的放鬆。另外在洗澡的時候,也可以增加泡澡的時間,搭配按摩增加血液循環,舒緩肌肉痠痛。

透過伸展運動放鬆肌肉
除了運動前及運動後需要伸展之外,透過持續的伸展運動也能舒緩鐵腿的症狀,幫助肌肉恢復。
固定運動很重要,但不是每個人都是復健科醫師或是物理治療師,因此難免都會有一些運動傷害,不管是因為沒有確實熱身造成的傷害,還是有舊傷或退化性關節炎等等,日常的保養也很重要喔!
本文由 信義適康復健科診所 蔡定達院長 撰文提供
📩 有任何問題嗎?
歡迎加入【樂智康復健醫療集團 LINE@】,由專人為您提供協助與諮詢服務。
🔍 LINE ID:@wellnesslife
📲 https://lin.ee/VYwo1OT



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

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














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學經歷:
自體血小板增生療法是抽取病人自身的血液,經過專業離心技術淬取生長因子,注射至患部進行治療,由於生長因子具有組識修護與軟骨增生等功能,被認為是目前最新再生醫學療法
臨床研究顯示重量訓練是預防骨鬆肌少的運動指引,而壺鈴是俄羅斯研究強化整體體能的絕佳工具,在專業物理治療師指導安全動作及漸進負重下,透過壺鈴擺盪,來避免骨質流失,預防肌少症,進而改善生活品質
增生治療是一種肌腱韌帶關節損傷之療法,使用高濃度葡萄糖溶液(非類固醇、亦非葡萄糖胺),分數次注射在受傷或退化、自我修復不佳仍會痠痛的肌腱韌帶上。目的是促使組織產生輕微的發炎,誘發增生反應,再次啟動修補機制,促進組織復原,強化軟組織的強度、減少疼痛。
透過超音波影像導引將玻尿酸精準注射至肩關節腔,將關節囊撐開並且潤滑,能有效緩解沾粘性關節囊炎俗稱「五十肩」或「冰凍肩」。
透過專業的評估與觀察,察覺出正常與異常的嬰幼兒動作表現、分辨是否落後同齡兒童的發展里程,尤其是骨骼肌肉發展、粗大動作表現以及適齡的姿勢控制能力,且分析嬰幼兒發展遲緩的可能原因並予以治療。
職能治療在早期療育的角色可分為兩個部分。對於孩子而言,職能治療依照兒童個別的發展狀況,透過「遊戲」作為媒介,提供有目的性與有意義的活動,以增進孩子的動作控制、感覺知覺發展、心理社會發展與認知發展,使孩子能在進入小學生活前能具備相關的能力與技巧。對於家庭而言,職能治療會聚焦於提供支持與衛教,透過與家庭成員共同訂定目標,使成員能在早療過程中獲得參與感,並能得到充分的技巧與資源陪伴孩子成長,增進親子間關係,使孩子能在充滿支持與鼓勵的環境中,參與在家庭與社區之中,同時發揮自身最大的潛能。
語言治療以個別或團體的方式進行,藉由遊戲或經過設計的活動讓兒童主動參與,從中促進兒童口腔功能,語言理解及表達能力之發展和正確溝通行為之發展,進而建立良好的人際互動,溝通以減少問題行為之產生,常見兒童問題包括語言發展遲緩、構音異常、口吃
臨床心理師除了可提供相關親職教育知識和應用方法供家長參考,並給予情緒支持,以疏解父母教養壓力。此外臨床心理師以會談遊戲治療、行為改變技術等方式瞭解孩子心理或行為問題,並協助孩子抒發內在情緒,發展適當表達或問題解決技巧。
肩頸痠痛是現代人常出現的問題,造成原因除了常見的姿勢不良、肌肉緊繃等等,大部分的人都會忽略頸部神經及關節的問題,若沒有對症下藥,一昧的按摩是沒有效的。在課程中,治療師會根據肌肉的走向,教大家如何正確的伸展肩頸的肌肉,及如何放鬆肩頸的神經和關節喔
音樂治療師有計畫性的使用音樂,透過歌唱、聆聽、即興、玩樂器、創作等多元的管道,提昇幼兒主動探索的意願。讓幼兒在與治療師的音樂互動經驗中,引導幼兒作出期待性改變與成長,像是認知,行為,情感表達,語言,大小動作,心理的發展目標,以達到在社會上更好地適應。
藝術治療師透過藝術創作,能幫助幼兒小肌肉控制、手眼協調、感覺與認知的整合,更進一步協助孩子將內心世界視覺化,增加其自信與表達力,抒發心中情緒以及建立正向人際互動,支持兒童的心理穩定度與發展







